日期:2023-03-26 18:58:29 来源:哔哩哔哩
图文:红桦林
2023年3月26日
【资料图】
2023年3月6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车辆穿越荥阳邙山王村坡,来到黄河滩一块藕塘。藕塘没有挖掘,已大部分干涸,只有部分低洼处还留有浅水和稀泥。一番查看后,在藕塘一角找到合适的拍摄角度和帐篷安扎的小平地,扎下伪装帐篷,架设好三脚架、相机,静等觅食鸟类前来。
1.率先登场的水鹨(liù)
最先登场的是体型较小、最不起眼,也可能自己觉得藕田已是安全了的几只水鹨。
鸟儿为了躲避人类和猛禽等危险,喜欢扎堆活动、觅食,降低单一物种活动风险。每次聚集,总有胆大的鸟带头先到。
水鹨,是雀形目、鹡鸰科鸟类。常在地面行走觅食,喜近水湿润草地或漫滩,冬季常见单个或结小群活动于水滨,有时走进浅水觅食。
水鹨是本地区冬候鸟,春天时节,也该迁徙离开了。
2.紧随而来的灰椋鸟
紧随水鹨之后的是体型较大、胆子也稍大的灰椋鸟。中午时分,正在等待凤头麦鸡时,一群二三十只的灰椋鸟飞到进藕塘。
灰椋鸟,是雀形目、椋鸟科鸟类。中国繁殖于东北、华北和中北部,迁徙时经中东部,越冬于西南至东部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包括台湾和海南岛。常成对或集大群活动于低山丘陵、平原和旷野,觅食于地面,喜近人居开阔地。
灰椋鸟在本地区为常见鸟类,有不迁徙的留鸟群体四季可见。
这群不期而遇灰椋鸟,分散在藕塘淤泥边缘稍干燥泥地上,四处张望,查看周围动静。
灰椋鸟四季常见,冬季最多。虽常见,但要近距离拍到也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机会难得,我隐蔽在帐篷里,透过相机取景框,屏住呼吸,尽力不发出声响;一会儿,几只胆大的边搜索地面边慢慢走近。最近一只,眼睛紧紧盯着地面,四下搜寻着。
可能是看到小孔洞,或者其他痕迹,灰椋鸟把嘴用力插进泥土中。
然后,上下双喙,就像是一把钳子,用力张开,扩展洞穴。
并探索着,寻找是否有猎物,然后慢慢提起钳子般的喙。提起……
拔出来,是一条红线虫。
吃下去,抬头看看镜头,觉得快门声有点奇怪,心中似有疑虑。
观察一会儿,觉得没有危险,接着寻找虫子。
继续重复上述过程。
水蚯蚓,又名红丝虫、赤线虫,属环节动物中水生寡毛类,体色鲜红或肉红、橙黄色。生活在排放污水或废水阴沟污泥中,营养价值极高,是鸟类、鱼类的优质饵料。
3.凤头麦鸡终于来了
再接着,是最积极活跃的凤头麦鸡来了,也是我今天要拍的目标鸟种。
凤头麦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鸻(héng)形目、鸻科鸟类。
中国繁殖于北方大部分地区,是常见候鸟或旅鸟,越冬于北纬32°(大约淮河秦岭一线)以南地带。喜耕地、稻田或矮草地。
栖息于河湖岸边、池塘、水渠,沼泽等湿地,有时也到远离水域的农田、旱草地和高原地区活动,取食蝗虫、蛙类、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种子等。
头顶长“天线”的凤头麦鸡,中型涉禽,体长29~34厘米。头顶具细长而稍向前弯的黑色冠羽,像突出于头顶的角,仙气飘飘,甚为醒目。
凤头麦鸡寻找的食物,也有红线虫。不过,是在稀泥里和水里寻觅。
4.野外观鸟拍鸟与找鸟
在野外观鸟,找到鸟比较容易。窗台、树枝上,住宅小区绿化地灌丛、树木上,市区公园绿地、树木、灌丛、人工湖面上,活动着各种鸟类。生活在市区的鸟类,常与人类接触,在人类普遍友好爱护鸟类时,鸟类能够体会到友善。长久以后,反而不太怕人。只与人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往往可以透过望远镜等器材,较容易观察到鸟类活动。
远郊野外的鸟类,常常分散、怕人,给观鸟、拍鸟带来困难。
野外如何寻找鸟类呢?这要从鸟类生存需要入手。鸟类吃、喝、活动、栖息、繁殖等,在适合的环境、季节,就会有鸟类活动。
从观鸟和野外拍鸟看,就是要找到这种鸟类与食物的关系,才能够找到鸟,观察或拍摄到鸟类。尤其是在发现鸟类栖息地,需要隐蔽拍摄时,布置器材会惊飞鸟类,而食物会吸引鸟类再次返回,这就像是自然界中天然鸟塘,能确保拍到鸟。
5.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爱护鸟类
观鸟,一般是借助望远镜观察鸟类及其活动,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野外观察活动。观鸟者,大多属于观鸟组织,经过爱鸟、护鸟的良好教育与熏陶,主动把鸟作为平等的生命主体加以尊重、爱护。
拍鸟,在爱鸟护鸟意识方面,情况复杂,参差不齐。拍鸟,往往会把鸟置于拍摄对象的客体位置,与人的位置相对,而不是平等的。
树立正确的观念,尊重自然,爱护鸟类,杜绝危害、伤害鸟类,应当成为拍鸟人的起码要求和基本素质。
标签: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