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光伏盈利迈入千亿时代,2023年还能追“光”吗?

日期:2023-04-24 21:47:51 来源:21能闻

今年以来,国内光伏行业出现产业与资本市场表现背离的现象。

来源:21能闻(nengwen-21)

作者:曹恩惠


(资料图片)

编辑:林虹 卢陶然

图源:视觉中国

承袭近些年来高速发展的趋势,2022年,我国光伏产业产值(不含逆变器)突破1.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当今年吹响“新增百吉瓦”装机号角后,整个光伏行业的经营状况有望再上一个新台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从近期密集披露的2022年年报以及2023年一季报情况来看,A股光伏板块盈利集体向好的趋势十分明确。

根据记者统计,截至发稿时,70家已经发布业绩(含业绩预告)的A股光伏公司去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1124亿元,同比增逾8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1500亿元,同比增幅逾91%。

值得一提的是,另据目前已经披露的一季度业绩数据来看,A股光伏板块的盈利能力仍在大幅提升。尤其是下游组件厂商,净利润增速集体发力。

行业净利润首破千亿

2020年至2021年,虽然疫情等因素扰动行业发展,但整个光伏产业却实现了高增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这两年,A股94家光伏公司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77.99亿元、797.99亿元。

而已经公开2022年业绩数据的70家A股光伏公司,去年合计净利润数据达1524.21亿元,超过了过去两年之和,并首次迈入“千亿时代”。

在其惊人的盈利增长背后,离不开2022年国内光伏呈现的高景气度。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增长59.3%。终端需求的火爆,无疑带动了上中下游制造环节的热情。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测算,去年,我国光伏制造端产值(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不含逆变器)超过1.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95%;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

行业需求的爆发,助推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集体飘红。即便产业链绝大部分净利润仍然聚集在上游,但下游组件厂商的盈利状况同样好转,增速显著。

硅料依然是去年最赚钱的环节。

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协鑫科技(注:H股)、新特能源(注:H股,但为A股特变电工的控股子公司)四大硅料巨头企业2022年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2.26亿元。若剔除协鑫科技,剩余三家公司合计净利润为581.96亿元,占比为38.18%。这其中,通威股份预计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2亿元至272亿元,同比增长207%至231%;大全能源则为191.2亿元,同比增长234.06%。

需注意的是,与2021年相比,硅料环节的净利润占比有所提升——上述三家硅料企业净利润占比较2021年提升了约11个百分点。这得益于过去一年,硅料价格整体维持着较高的水平,头部硅料企业量价齐升。以大全能源为例,2022年,该公司硅料平均销售价格为23.14万元/吨,同比增长61.62%;销量为13.29万吨,同比增长76.37%。

作为上游材料产品,硅片环节利润也较为可观。TCL中环、上机数控、双良节能等新老硅片企业去年净利润增幅均超过60%。其中,主攻210尺寸硅片的TCL中环,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19亿元,同比增长69.21%,盈利能力相对领先。

2022年A股光伏板块盈利能力改善最为明显的要数中下游的电池和组件环节。

电池环节的利润改善可从爱旭股份的财务数据得到体现。该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50.75亿元,同比增长126.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28亿元,扭亏为盈。

大尺寸PERC电池盈利修复,是该公司去年业绩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2022年以来,受益于大尺寸光伏电池需求提升以及供给偏紧的原因,电池片产品议价能力提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结合业内公开的182mm尺寸和210mm尺寸电池价格发现,去年,两种规格尺寸的电池片平均现货价格的最高价和最低价组合分别为1.35元/W和0.95元/W、1.34元/W和0.95元/W,显著高于2021年。

组件厂商净利润集体大幅增长亦是另一大看点。2022年,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四大组件巨头保持着出货量领先的竞争格局,而在垂直一体化模式的影响下,这四家组件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好于2021年。

财报显示,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去年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7.79亿元、55.33亿元、37.11亿元、29.47亿元,尤其是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这三家组件企业,去年净利润均实现翻倍式增长。

如今,头部光伏企业已经全盘开启垂直一体化模式,而提高一体化率也成为组件端降本的方式之一。这也意味着,各家光伏龙头们已经进入全方位的竞赛阶段。

2023年还能追“光”吗?

今年以来,国内光伏行业出现产业与资本市场表现背离的现象。

一方面,一季度行业维持着高增长态势,企业生产、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但另一方面,A股光伏板块近期估值持续下调,资本市场遇冷。

行业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光伏装机量和出口数据持续向好。首先,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今年1至3月份,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33.66GW,同比增长154.81%;其次,根据海关近期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硅片、电池片、组件金额分别为14.58亿美元、12.93亿美元、118.40亿美元,合计145.9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6%。

A股光伏公司同样捷报频传。

截至发稿时,在16家披露一季度业绩(含业绩预告)的A股光伏公司中,净利润同比实现翻倍式增长的有12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前述披露一季度业绩的A股光伏公司涉及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以及逆变器环节。这其中,通威股份净利润最高——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2.45亿元,同比增长34.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01亿元,同比增长65.59%。

可以肯定的是,一季度A股光伏企业高增长的现象还在继续。只是对于部分公司而言,其净利润增速的确有所下滑。例如,通威股份虽然维持着高额净利润,但其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同比下滑。这与报告期内硅料价格同比下滑不无关系,根据行业数据,今年一季度,硅料价格大幅波动,呈现先快速下行再快速反弹的走势。

实际上,上游硅料价格的下滑给予下游组件厂商提升盈利空间的基础。天合光能今年1至3月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长139.31%至231.35%;晶科能源则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亿元至17亿元,同比增长298.89%至323.82%。

“受益于上游硅料价格下降,各组件企业垂直一体化程度的提升,组件龙头企业的盈利改善趋势已经确定。”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3年,光伏产业链下游环节盈利能力的提升几乎势在必行。

尽管一季度光伏产业经营状况持续向好,但资本市场似乎并不买单。

截至4月24日收盘,Wind光伏指数下跌1.58%,逼近去年年末低点。并且,龙头企业股价接连受挫,阳光电源、晶澳科技、TCL中环、隆基绿能跌逾3%。

而随着股价的回调,A股光伏板块部分公司的动态市盈率更是创下新低。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有三家千亿市值(含市值曾达到千亿)的公司最新动态市盈率为个位数——截至4月24日,大全能源、特变电工、通威股份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5.6倍、6.7倍、7.3倍。另有13家光伏企业动态市盈率不足20倍。这其中,隆基绿能、正泰电器、合盛硅业、上机数控、爱旭股份、TCL中环等企业均在列。

4月17日,中信建投发布的研报分析称,“市场对于光伏板块预期悲观,主要认为2024年增速和供给失衡,且前期调整幅度不大,因此弹性不足,筹码结构仍不理想。”

但在业内看来,业绩依然是新能源行业走出悲观预期的最核心要素。

储能大时代②丨风光企业集体奔赴储能新事业,各自策略有何不同?

今年能源工作怎么干?国家能源局这样定调了

南钢争夺战

储能出海的凉与热

标签:

品牌展会
全国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