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6 14:05:18 来源:手机网易网
消失的新冠
(资料图)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三年多,从首次发现,到2020年初在全球迅速传播,再到2021年出现多种变异毒株,以及2022年开始的大规模疫苗接种,到2023年,新冠病毒衍生出了奥密克戎这类的强大毒株,导致其迅速的扩散。
一直以来,新冠病毒一直没有消失,反而不断地适应和突变。当下,大部分人体内的疫苗作用在衰减,那么,新冠疫情还会爆发吗?中国有多少人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群体免疫呢?
RNA病毒
新冠病毒是一种属于冠状病毒科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长度约为30 kb,编码了16个非结构蛋白和4个结构蛋白。结构蛋白包括刺突蛋白、膜蛋白、核衣壳蛋白和酶促蛋白,其中刺突蛋白是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的关键因素,也是病毒变异和免疫逃逸的主要靶点。
新冠病毒颗粒直径约60-140nm ,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S蛋白是冠状病毒的特征之一,位于病毒颗粒表面,形成类似王冠的突起,可以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病毒进入细胞。
入侵人体
新冠病毒的S蛋白与人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有高度亲和力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
接触传播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污染物而导致的传播,如触摸感染者用过的物品或表面,然后触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
飞沫传播是指通过吸入感染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唱歌时产生的含有病毒的液体微粒而导致的传播,这些微粒通常在空气中传播1米至2米后就会沉降。
空气传播是指通过吸入感染者产生的悬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的含有病毒的气溶胶而导致的传播,这些气溶胶可以在封闭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距离传播。
新冠病毒为何能够感染人体呢
这与其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存在一种叫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受体结合有关。ACE2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人体呼吸道、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器官和组织中的酶,参与调节血压和炎症反应等生理功能。
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上存在一个叫做受体结合域(RBD)的区域,可以与ACE2受体高度亲和地结合,从而使病毒进入细胞并开始复制 。此外,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上还存在一个叫做多基性切位点的区域,可以被人体细胞内的一种酶切割,从而使刺突蛋白发生变形并与ACE2受体更紧密地结合。这些特征使得新冠病毒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适应力。
新冠疫情的未来:小暴发多,季节性弱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认为,新冠疫情不太可能再次出现让医院不堪重负的井喷式爆发,因为目前中国已经有超过八成的人口接种了新冠疫苗,而且大部分感染者都是轻症或无症状。
他说:我们预计未来新冠疫情会呈现小暴发多、季节性弱的特点。小暴发指的是在一些特定的场所或区域出现较多的感染者,但不会扩散到整个城市或省份。季节性弱指的是随着气温升高和空气湿度增加,新冠病毒的存活能力和传播力会降低。
钟南山教授解释,小暴发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产生了更具传染力的新变异株,如目前流行的XBB.1.16谱系;二是部分人群对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不足或减弱,如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接种时间较早者等。
新冠大角星毒株
XBB.1.16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重组毒株的一种,属于XBB家族,民间取名“大角星(Arcturus)。它是两个不同BA.2子系的混合体,于2023年1月首次被发现,4月17日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值得关注的变异株。目前,它已在至少33个国家或地区被检测到,主要在印度、美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流行。
与以往毒株相比,XBB.1.16有以下几个区别:
传播性更强:据研究表明,XBB.1.16的传播率比XBB.1和XBB.1.5毒株高约1.17至1.27倍。这可能与其在刺突蛋白上的新增突变位点有关,使其更容易逃避免疫反应。
致病性不增加:目前,没有证据表明XBB.1.16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或死亡率增加。世卫组织表示,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XBB.1.16没有“额外的公共卫生风险”。
症状有所不同:一些报道称,XBB.1.16感染者会出现结膜炎(也称“红眼病”)的症状,尤其是儿童。虽然结膜炎并非新冠感染的新症状,但它可能比以往想象的更常见。
他说:我们需要密切监测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并及时调整和更新疫苗。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保护措施,并适时进行第三针或第四针的加强接种。
全国有11-12亿人感染
钟南山教授还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数据:他估计,目前全国已经有11-12亿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仅剩余一部分没感染的人。剩余的这部分人,有些是抗体不达标,有些是没有接种完整的疫苗。他说:这个数字是根据我们对全国各地的抗体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模型推算出来的。
我们发现,很多地方的抗体阳性率都超过了80%,甚至有些地方达到了90%以上。这说明,这些地方的人口已经大部分感染过新冠病毒,无论是自然感染还是疫苗接种引起的。而且,这些感染者中,绝大多数都是轻症或无症状,没有引起严重的后果。
这个数据虽然看起来很惊人,但其实也有积极的一面。这意味着我们已经接近了群体免疫的阈值。群体免疫是指当一个群体中有足够多的人具有免疫力时,就可以阻断病毒的传播,从而保护整个群体。
根据我们的计算,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阈值大约在85%左右。也就是说,当全国85%以上的人口具有免疫力时,就可以实现群体免疫。目前,我们已经非常接近这个目标了。
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群体免疫?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群体免疫呢?钟南山教授表示,这要看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疫苗接种覆盖率和效果、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度等。他说:“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认为已经胜利了。
新冠病毒仍然在不断变异,可能会出现更具危险性和逃逸性的新变异株。我们需要加快对剩余人口的疫苗接种,并及时更新和优化疫苗。我们也需要继续执行好防控措施,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聚集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快实现群体免疫,并最终战胜新冠疫情。
钟南山教授最后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新冠疫情。他说:新冠肺炎是一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置身事外。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发挥作用。我们也需要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诊断、治疗和预防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早日结束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
标签:
上一篇:【艾尔登法环】UP主同人 天才魔法公主的交界地开拓记
下一篇:最后一页